作者:暮妍 文/暮妍 图片:相关视频截图,侵删 我是暮妍。 看到留几手在《再见爱人》这个节目里说自己不会做一个丈夫是因为成长于单亲家庭(从小跟着妈妈生活),没见过夫妻之间如何相处,没有前人经验可以遵循,我直接就是黑人问号脸。 一个已经结婚十年的四十多岁的男人,说自己不懂得怎么做一个丈夫,还把原因归于原生家庭的不完整,这借口未免也找得太冠冕堂皇了。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在谈及当下所遇到的各种困境时,最终都会把原因归结于原生家庭的缺陷,看多了之后我真的很想说: 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成长确实有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但我们不能把个人问题都甩锅给原生家庭,这世上多的是经历糟糕的原生家庭但又自我成长得很好的人,甚至还有很多人经过自我重塑又努力创造出了美好的再生家庭。 我们分析原生家庭的本意应该是通过追溯的方式来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然后想办法做出相对应的改变自己的措施,而不是让原生家庭为自己的不作为背锅。 留几手说他从小没见过丈夫怎么对妻子的,所以他不懂怎么做丈夫这个家庭角色,可是难道这天下所有的夫妻相处都是固定模式吗? 没在自己父母身上看见,那就看看身边的朋友或者其他人,再不行就像Papi说的,通过看各种文艺作品,看书看电影,在自己脑中构建一个自己所希望的婚姻家庭的样子。 可是留几手是一边说着自己没有模板可以参照,一边又非常不屑于借助文艺作品来学习,觉得影视剧里所呈现的亲密关系的相处都是浮于表面的,是虚假的。 可他既然都说了自己没见过真正的夫妻相处的样子,那又怎么断定影视剧里所呈现的都是虚假的呢? 再退一步说,就算他不信影视剧里所看到的,讲究务实,那葛夕这个跟他朝夕相处的妻子是怎么爱他的,怎么对他好的,他不是都直接感受到了吗? 葛夕也成长于单亲家庭,但却很懂得怎么爱他,对他这个丈夫的爱方方面面都到位,为什么他在享受葛夕爱他的过程中不能学着葛夕对他好的样子去对葛夕好呢? 就“你怎么对我好,我就怎么对你好”这种非常简单的学习方式,比如葛夕费尽心思给他准备各种他中意的生日礼物,他就如法炮制,也给葛夕准备各种她喜欢的礼物,不就可以了? 笨拙又真诚的爱,也很打动人啊。 可他不仅从来不给葛夕准备生日礼物,甚至连一句生日快乐都不说,最后还理不直气也壮地说什么我知道你在等我说祝福,但是不知道出于什么心态,我就是忍着不说。 日常生活中更是只专注于自己,对葛夕的关心连他自己都说很少。说到底,他就是习惯了享受葛夕的单方面付出,懒得为葛夕花半点心思。 他的懒,甚至可以夸张到双手插兜,站着看葛夕一个人卖力搬行李箱的这种漠视。 在提及自己这么多年没给葛夕准备过什么礼物的时候,说的也尽是些残忍的话—— “这么多年就混过去了”、“我平时没送过用心的礼物,因为都没怎么用心”、“现在我也没认为这是个问题,这么多年没买花,不也没问题吗?” 他其实知道自己是不对的,可是因为葛夕忍着跟他过了这么多年,他就觉得这其实也没什么,轻描淡写间完全没有想要试着去照顾一下葛夕的感受。 另外,他其实很善于观察,也很懂得如何给与别人情绪价值,比如麦琳在说起羡慕朋友经常可以收自己老公送的礼物时,他对李行亮说的是:你老婆跟你提这个事儿并不是说也希望你给她买东西,而是希望你多关心她,让她感受到爱(大概意思),就跟我老婆一样。 对于一个刚见面不久的外人,他就能以葛夕的需求为参照物来判定对方的需求,精准切入,甚至都把麦琳给聊哭了,有这样换位思考的能力,又怎么会不懂怎么做才能让葛夕感到幸福呢? 他是不知道该怎么做一个好丈夫吗?他可太知道了。只是他不需要也不想做一个好丈夫而已。 他甚至都还敢直接说自己一身毛病,但不愿意改。凭什么呢?不就是凭葛夕很爱他吗? 葛夕对他的爱,源于崇拜,也带有“偶像滤镜”,结婚之后几乎是以他为重,把自己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他身上,对他格外包容,所以他有恃无恐。 他的这种有恃无恐,一直持续到葛夕逐渐觉醒后想要离婚,才开始有点慌,可即便这样, 他也只是不同意离婚,但葛夕要求他做改变的各种点,他仍然没有任何实际行动。 他以原生家庭为借口,试图合理化自己的一切不作为,可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的那些不作为究其根本,无非就是他这个人还是太自私了,只是想以自己最舒服的状态去让婚姻续存。 葛夕虽然还爱他,但是明显已经被伤得很严重了,如果他还是不愿意积极做出改变的话,继续装不懂得如何爱一个人,离婚是迟早的事。 当然,虽然我认为留几手把婚姻问题归结于原生家庭是找在借口,但不能否认的是确实很多人深受原生家庭的伤害,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脱离这种伤害呢? 我觉得观察室里的嘉宾们都说得非常好,所谓原生家庭的影响最终还是要看个人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拥有独立的选择权,面对原生家庭的创伤,我们完全可以积极选择过另外一种和父母不一样的生活。 比如Papi说她是在父母的吵架声中长大的,所以她在自己的婚姻关系中就会想着如何通过不吵架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受父母影响也经常跟自己的伴侣吵架。 这种自主选择取决于她自己想过得幸福,最终她也确实过得比父母幸福。 仔细看看我们周围,其实不难发现有各种实例可以证明,比起原生家庭的影响,个人的觉醒和自我成长更为重要。 任何时候,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创造更好的生活,只要自己愿意成长,原生家庭所存在过的问题就困不住你。 END